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PPT
宋·苏轼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赏析此词上片写杭州...
宋·苏轼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赏析此词上片写杭州美景,是作者刚来密州遇到述古时所写,下片写述古之善政。首句“湖山信是东南美”总述杭州美景,是典型的“起”;第二句“一望弥千里”是分述,以空间为序展开写景,是典型的“承”;第三句“使君能得几回来”反转,写如此美景“使君”能来几次?典型的“转”;第四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回应上文的反转,既然“使君”难得来此,那么就应当尽情饮酒,尽情享受这美景,不要辜负了这良辰美景,典型的“合”。上片写景,句句有情,情景交融,可谓“一片风景,一片情”。下片写述古之善政。首句“沙河塘里灯初上”点明时间、地点,说明是夜晚在沙河塘上灯已初上;第二句“水调谁家唱”写听到的歌声,循声望去,不知是谁家女子在唱《水调歌》。“水调”即《水调歌》,是隋唐时流行的曲调名,其声情哀怨。这一句巧妙地以听歌写述古之善政,因为正是述古善政,使人民安居乐业,才能有这优美的歌声。第三句“夜阑风静欲归时”写时间已晚,风平浪静,该是回去的时候了;第四句“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以景结情,描绘出一幅水天相连、浩渺无际的月色图:风静月明,水波不兴,玻璃世界,晶莹似玉。这明净的“一江明月”正是述古善政的写照。全词以景结情,情景交融,境界开阔,余韵无穷。此词上片写杭州美景,是作者刚来密州遇到述古时所写,下片写述古之善政。全词写得既含情脉脉,又富丽堂皇,充分体现出作者“一肚子不合时宜”的慷慨激昂的情怀。此词上片描写杭州美景,是作者刚来密州遇到述古时所写,下片描写月光下的钱塘江景,是酒宴将散时的作品。作者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多层次、多侧面地描绘出杭州山水的美好画卷。全词意境开阔,描绘细腻,情真意切,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和鲜明的个性。词中“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反映了作者与述古的深厚情谊和对杭州的眷恋之情。苏轼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的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