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产道裂伤PPT
软产道裂伤是指分娩过程中,会阴、阴道和宫颈等软产道发生的裂伤。由于软产道在分娩过程中受力方向与组织结构特点不同于硬产道,软产道裂伤常发生在阴道内且易被忽视...
软产道裂伤是指分娩过程中,会阴、阴道和宫颈等软产道发生的裂伤。由于软产道在分娩过程中受力方向与组织结构特点不同于硬产道,软产道裂伤常发生在阴道内且易被忽视,处理不当易发生严重后果。发病情况软产道裂伤的发病率有明显地区和医院差异。在无控制阴道助产技术的地区,会阴Ⅲ度裂伤的发病率达25.5%,而在有控制阴道助产技术的地区会阴裂伤总发生率为2%~3%。在基层医院,产后出血病例中软产道裂伤出血占4.6%。病因病理软产道裂伤与诸多因素有关。初产妇会阴紧,分娩时胎儿娩出过快或遇巨大胎儿时易发生会阴裂伤。当胎儿肩难产或臀位后出胎头时,亦易发生会阴裂伤。产妇年龄偏大、外阴组织弹性差,经产妇伴有会阴陈旧裂伤等可导致裂伤加重。分娩过程中未合理保护会阴或未适时行会阴切开术,易发生会阴裂伤。会阴切开方向与角度不合理、会阴切开过晚或未作会阴切开、胎儿娩出过快等均可影响会阴裂伤的程度。诊断软产道裂伤的早期诊断常因失血较多致检查视野受限而不易发现,但认真细致的产时检查多可发现。软产道裂伤的诊断主要根据分娩史、临床表现及检查发现等进行综合分析。临床表现胎儿娩出后即出现阴道多量出血伴失血性休克征象查体产妇贫血貌、脉搏细数、四肢厥冷或呈休克状态。外阴检查多可见阴道内大量活动性出血,偶可见陈旧性血块。宫缩剂止血无效,有时可扪及膨大的子宫下段与轮廓不清的子宫上段诊断性检查在消毒条件下进行阴道检查时,若能扪及子宫下段与子宫上段界限不清,即应高度怀疑为子宫下段破裂;若见阴道壁有明显伤口或活动性出血,多提示阴道裂伤;若宫缩剂止血无效,则应警惕为宫颈裂伤。必要时可行超声等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治疗子宫下段破裂者应在抗休克的同时尽快手术治疗。手术原则是立即缝合裂伤的子宫下段,并酌情处理附件及其他部位的伤口。若子宫下段肌壁严重裂伤且涉及子宫颈者,则应行子宫次全切除术。若破口累及子宫动脉则应行子宫全切除术。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并给予缩宫剂促进宫缩止血阴道与宫颈裂伤的处理原则是及时止血与缝合裂伤的阴道与宫颈组织需注意以下方面:① 清除积血块,充分暴露伤口,便于缝合止血;② 对于活动性出血点应及时单独缝合止血;③ 避免缝线穿过直肠;④ 缝合时不应留有无效腔而致积血;⑤ 术后保持局部清洁,预防感染;⑥ 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⑦ 留置导尿管3~5天会阴裂伤处理原则是彻底止血按解剖层次缝合各层组织。需注意以下方面:① 彻底清创;② 按解剖层次缝合;③ 避免大针粗线;④ 宜用可吸收线;⑤ 避免留有无效腔;⑥ 术后保持局部清洁、干燥;⑦ 留置导尿管3~5天;⑧ 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预防产后出血包括改变服务理念与模式、加强产时监测与护理、提高助产技术、加强健康教育等措施。对存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在分娩后应尽早采取预防措施,如加强监护、维持正常血压等,同时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按摩子宫、补充血容量、维持正常血压等,必要时可行手术治疗如宫腔填塞纱布、B-Lynch缝合术等。同时加强营养与心理支持治疗以促进产后恢复软产道裂伤的预防(1) 正确处理产程:产程延长、滞产、急产均易发生软产道裂伤。在第一产程,当宫口开全后应适时进行会阴侧切术,避免造成软产道裂伤。(2) 避免滥用宫缩剂:合理应用宫缩剂,避免宫缩过强或持续时间过长,也是预防软产道裂伤的重要措施。(3) 提高助产技术:助产者应具有丰富的接生经验,熟练的接生技术,及时会阴侧切,正确引导胎头、胎肩及胎头顺利娩出。(4) 对有外阴切开指征者,应适时行会阴切开术。(5) 注意保护会阴:在接生过程中应注意保护会阴,避免造成裂伤。(6) 对胎儿窘迫、巨大胎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高危因素者,应提前做好预防措施。(7)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阴道炎症等疾病。(8) 加强围生期保健,提高孕产妇的自我保健意识,合理营养,适当运动,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不必要的阴道检查和性生活。总之,软产道裂伤是分娩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孕产妇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预防软产道裂伤的发生非常重要。通过加强围生期保健、提高助产技术、合理使用宫缩剂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软产道裂伤的发生率。对于已经发生软产道裂伤的患者,应及时诊断和治疗,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加强产后护理和康复指导也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6. 软产道裂伤的护理(1) 心理护理:软产道裂伤会给产妇带来严重的心理创伤,如恐惧、焦虑、抑郁等,护理人员应给予足够的关心和安慰,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增强其信心,积极配合治疗。(2) 疼痛护理:软产道裂伤会引起剧烈的疼痛,护理人员应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遵医嘱给予适当的止痛药,同时可采取一些非药物性的缓解疼痛的方法,如放松技巧、转移注意力等。(3) 预防感染: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4) 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以增强机体抵抗力。(5) 康复训练: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促进软产道恢复。(6) 出院指导:出院时,应告知患者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定期回医院复查;如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总之,软产道裂伤的护理应以患者为中心,注重心理护理、疼痛护理、预防感染、饮食护理等方面的综合护理措施,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同时,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孕产妇对软产道裂伤的认识和预防意识,也是降低软产道裂伤发生率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