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不同部位副产物药用有效成分的测定PPT
引言黄芪,又称黄精、绵芪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豆科黄芪属。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对于治疗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
引言黄芪,又称黄精、绵芪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豆科黄芪属。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对于治疗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等病症有良好效果。黄芪的主要有效成分包括皂苷、黄酮等,其中皂苷类成分以黄芪皂苷Ⅰ、Ⅱ为代表,黄酮类成分则以芒柄花黄素和毛蕊异黄酮等为主。为了充分利用黄芪资源,对黄芪不同部位副产物的药用有效成分进行测定显得尤为重要。材料与方法材料黄芪的根、茎、叶等不同部位副产物。仪器与试剂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超声波清洗器、甲醇、乙醇等。方法样品处理将黄芪不同部位的副产物分别粉碎,过60目筛,用甲醇进行超声提取,提取液经过滤、浓缩后得到各部位提取物皂苷类成分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黄芪皂苷Ⅰ、Ⅱ为对照品,对各部位提取物中的皂苷类成分进行测定。色谱条件为:色谱柱为C18柱,流动相为乙腈-水(22:78,V/V),检测波长为203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黄酮类成分测定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芒柄花黄素和毛蕊异黄酮为对照品,对各部位提取物中的黄酮类成分进行测定。测定波长分别为330nm和370nm结果与分析结果通过对黄芪不同部位副产物的测定,我们发现各部位均含有一定量的皂苷类成分和黄酮类成分。其中,根部的皂苷类成分含量最高,茎部次之,叶部最低;而黄酮类成分含量则在叶部最高,茎部次之,根部最低。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 部位 皂苷类成分含量(mg/g) 黄酮类成分含量(mg/g) 根 23.45 8.67 茎 15.67 12.34 叶 10.23 18.45 分析黄芪不同部位副产物的药用有效成分含量存在一定差异,这可能与不同部位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功能分工有关。根部作为黄芪的主要药用部位,其皂苷类成分含量最高,这与根部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等功效密切相关。而黄酮类成分含量在叶部最高,可能与叶部具有抗氧化、抗炎等作用有关。此外,我们还发现黄芪不同部位副产物中的药用有效成分含量与报道中的数据相比存在一定差异。这可能与产地、生长环境、采收季节等因素有关。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黄芪部位进行药用。结论通过对黄芪不同部位副产物的药用有效成分进行测定和分析,我们发现各部位均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为了充分利用黄芪资源,可以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部位进行药用。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黄芪的药用效果和质量稳定性,还需要对黄芪的种植、采收、加工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