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园春.雪PPT
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
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译文北方的风光,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远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与老天爷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创作背景1936年2月,毛泽东等率领红军东征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突破阎军防线后,踏雪沿官道山行进,顺利到达清涧县袁家沟。这首词最早发表于1945年11月14日重庆《新华日报》。1936年冬,毛泽东主席率领中央红军,准备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11月21日,毛泽东主席从山西省石楼县辛关镇出发,沿着崎岖蜿蜒的山路,踏上漫漫征途。第二天清晨,浓云密布,大雪纷飞,毛泽东主席欣然命笔,写下了这首《沁园春·雪》。赏析这首词,分上下两片。上片因雪起兴,借雪景抒写情怀。起笔不凡,“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不先写“雪”字,而推雪的背景,不仅写出了诗人对北方雪景的感受印象,而且造境独到优雅,可以冠结全篇。接着由对大雪弥漫天际的描写,到直抒胸臆的议论。具体而言,上片主要写雪景,作者描绘了“北国风光”的壮丽雄伟,“千里”“万里”写出了景色的辽阔无垠,“冰封”“雪飘”既写出了雪景的壮美,又写出了寒天飞雪的壮景。诗人纵笔写来,极尽豪迈之情。下片由毛泽东主席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诗人伟大的抱负及胸怀。诗人以“望”字统领下文,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欲与天公试比高”,更是把“山”“原”拟人化了。当那“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壮观景象在读者眼前豁然展现时,诗人用“须晴日”三字,将境界从苍茫的冬景中推出,以写出雪后初晴时红日白雪的艳丽景观。“红装素裹”,把天与地、红与白,进行巧妙的对比,整个世界就呈现出一种无比的清新、娇艳、明丽、绚丽。这样一个绚烂的世界,应是引人陶醉,让人赞赏不已的。但是,诗人笔锋一转,说出了一番雄壮的评议,令人耳目一新。这首词意境壮美、气势恢宏,富有革命浪漫主义情怀。诗人以神来之笔,激起我们赞美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写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不仅体现了一个伟大的革命领袖高瞻远瞩的伟大抱负,也道出了振兴中华的全部重任。这首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