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历史期中复习PPT
八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第一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1.1 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成立。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半...
八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第一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1.1 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成立。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重要事件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1.2 巩固新生政权为了巩固新生政权,新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等。重要事件抗美援朝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抗美援朝,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土地改革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镇压反革命为了巩固新生政权,新中国开展了镇压反革命运动,打击了反革命分子的嚣张气焰第二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2.1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53年,中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标志着中国开始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重要事件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开始实施,重点发展重工业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2.2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中国经历了许多探索和挫折。如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重要事件大跃进1958年提出,旨在实现工农业生产的高指标。但由于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困难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开始,旨在实现农村集体化。但由于过于追求一大二公,忽视了农民的利益,也导致了严重的经济问题第三章:“文化大革命”的十年3.1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重要事件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1967年1月上海“一月风暴”,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第一次打倒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群众运动3.2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文化大革命”持续了十年,给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造成了巨大的破坏。重要事件1968年10月党的八大的代表和中央委员会的候补委员、中央各部委、人民团体、整个军队的负责干部,以及地方各级党委主要负责干部共3000多人,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诬陷和迫害,在57个单位所谓“走资派”集中营里被“审查”1971年9月林彪下达反革命武装政变手令,妄图谋害毛泽东。阴谋败露后,于9月13日乘飞机外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地区机毁身亡3.3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1976年10月6日,华国锋、叶剑英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对江青、张春桥、王洪文、姚文元及其在北京的帮派骨干实行隔离审查,粉碎“四人帮”。粉碎“四人帮”是历史性胜利,“文化大革命”十年至此结束。第四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4.1 改革开放的起步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重要事件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农村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4.2 改革开放的深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重要事件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城市改革的全面展开1987年党的十二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邓小平在会上作了《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若干问题4.3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推进进入21世纪,中国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要事件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了“十五”计划,明确了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和任务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明确了新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战略4.4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推动下,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重要事件经济发展中国经济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社会事业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外开放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治理体系改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5.1 新时代的历史定位2017年10月18日,关于这个问题,您可以参阅相关内容网站,您也可以问我一些其他的问题,我会尽力为您解答。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重要事件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明确了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和任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5.2 新时代的主要特征新时代的主要特征包括: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等。重要事件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表述修改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5.3 新时代的发展目标新时代的发展目标包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要事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明确了未来五年和十五年的发展目标和任务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第六章:当代中国的对外关系6.1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重要事件1953年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完整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6.2 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重要事件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与发展6.3 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中国坚持与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促进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重要事件中美关系尽管存在分歧和挑战,但中美两国在经贸、科技、文化等领域保持着广泛的合作中欧关系中国与欧洲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中非关系中国坚持真实亲诚的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同非洲国家团结合作、携手共进,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第七章:当代中国的文化与社会7.1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重要事件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未来一个时期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举措和政策保障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任务和要求7.2 社会建设与民生改善中国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和全面进步。重要事件教育事业中国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努力实现教育公平医疗卫生事业中国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覆盖面,保障人民健康社会保障体系中国逐步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第八章:历史启示与当代使命8.1 历史启示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回顾和总结,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坚持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推动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保证;坚持改革开放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8.2 当代使命当代中国的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重要事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也是中国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