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历史人物左宗棠PPT
左宗棠(1812年9月10日—1885年9月5日),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今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人,中国近代民族英雄、政治家、军事家、诗...
左宗棠(1812年9月10日—1885年9月5日),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今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人,中国近代民族英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中兴四大名臣”。左宗棠少时屡试不第,后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竟因此成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平叛陕甘同治回乱和收复新疆维护中国统一等重要历史事件。早年经历左宗棠自幼聪颖,14岁考中秀才,但因家庭贫寒,直到20岁才考中举人。他性格豪放,抱负远大,常以“今亮”或“今孔明”自诩,并写有“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的对联以铭心志。道光十二年(1832年),左宗棠入赘周家,与周诒端成婚。周诒端是湘潭名门之后,其兄周茝生为道光六年(1826年)进士,曾官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左宗棠通过与周家的关系,得以广结名流,钻研学问。他师从湘阴名儒贺长龄,研习经世致用之学,并留心农事、兵法及边疆地理。贺长龄对他颇为器重,曾称他“研求经济之略,自谓独得古人之深意;咨询当世之务,自谓已筹斯世之全功”。道光十六年(1836年),左宗棠应林则徐之聘,入幕“抚夷院”,参与编写《海国图志》。期间,他得以直接接触并了解林则徐收集的大量西方资料,并深受林则徐爱国思想的影响,初步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体系,并在日后的政治、军事实践中不断发展这一思想。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左宗棠深感忧愤,接连上书,力主抗英,并提出许多具体建议,均未被采纳。他转而留意农事,遍取诸本,按本省情况,编写了一部《朴存阁农书》。他还研究了当时传入的西方水利学,著成《楚南水师记》。太平天国时期投身湘军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天国军队进攻湖南,省城长沙告急。当时,湖南巡抚张亮基奏请起用退居乡里的原云贵总督林则徐的女婿、前江西布政使陶澍,委以重任。陶澍以年老多病力辞,举荐了左宗棠。于是,张亮基奏请左宗棠以四品京堂候补,襄办军务。不久,左宗棠又奉旨以侍郎衔襄办湖南军务。从此,左宗棠便与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结下了不解之缘。左宗棠认为,太平军之所以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其根本原因在于拥有一支强大的水师。因此,他决心创办一支强大的水师,以突破太平军的防线。他积极争取湖南巡抚骆秉章的支持,首先招募水勇,赶造船只,日夜操练水师。经过短短几个月的努力,一支颇具规模的水师在湘江上正式宣告成立。左宗棠创办水师,得到了骆秉章的支持和信任。骆秉章上奏朝廷,保荐左宗棠以兵部郎中候补,并赏加五品衔。从此,左宗棠开始了他与骆秉章长期的合作关系。他们二人一文一武,相得益彰,共同为镇压太平天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屡建奇功咸丰四年(1854年)春,太平军占领武汉三镇,并顺流东下,直逼金陵(今江苏南京)。湖南成为太平天国进军金陵的战略后方。为了配合东征,太平天国在湖南发动了一系列攻势。当时,湖南巡抚骆秉章率兵驻守长沙,急调左宗棠率水师驰援湘潭。左宗棠采取“以逸待劳”的战术,利用有利地形,设伏兵于下游,大败太平军于靖港。随后,左宗棠又挥师进攻岳州(今湖南岳阳)、平江等地,均取得重大胜利。左宗棠在湖南的军事行动中,充分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他善于利用地形、兵力等优势,采取灵活的战术手段,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同时,他也注重军队的训练和装备,不断提高战斗力。平定浙江咸丰五年(1855年),左宗棠被任命为浙江巡抚,负责平定浙江境内的太平天国势力。他率领湘军进入浙江,经过一系列战斗,成功收复了杭州、嘉兴、湖州等重要城市。在浙江的战斗中,左宗棠再次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他善于利用当地民众的力量,采取“以民制贼”的策略,有效地打击了太平军的士气。同时,他也注重军队的政治工作和纪律建设,使得湘军在浙江的战斗中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和严明的纪律。攻占金陵咸丰六年(1856年),左宗棠被任命为江南通判,协助曾国藩围攻金陵(今江苏南京)。他率领湘军水师溯江西上,与太平军展开激战。在攻占金陵的战斗中,左宗棠再次发挥了他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他利用太平军内部的矛盾和分裂,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成功地削弱了太平军的战斗力。同时,他也注重与其他军队的协调配合,形成了强大的合力。最终,在左宗棠和其他将领的共同努力下,湘军成功攻占了金陵,太平天国运动被彻底镇压。戡乱西北督办陕甘军务同治元年(1862年),左宗棠被任命为陕甘总督,负责平定西北的回民起义。他深入西北前线,了解敌情地形,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战略和战术。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方针,先集中兵力攻克了回民起义军的根据地金积堡(今宁夏吴忠市金积镇),然后分兵两路南下进攻陕甘地区的其他起义军。经过一系列艰苦的战斗,左宗棠最终成功平定了西北的回民起义。收复新疆同治五年(1866年),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负责收复被阿古柏侵占的新疆地区。他力排众议,坚决主张收复新疆失地。他提出“缓进急战”的战略方针,并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他亲自率领军队翻越天山、跋涉沙漠,克服了重重困难。在左宗棠的指挥下,清军连战皆捷,迅速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左宗棠的收复新疆之战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反侵略战争。它不仅维护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也为中国西北边疆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洋务运动创办福州船政局光绪元年(1875年),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负责筹办海防事宜。他深感中国海军的落后和急需发展,于是决定创办福州船政局(今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以建造新式军舰和培养海军人才。他亲自选址、勘察、规划,并筹集资金、招募工匠、购置机器。在他的主持下,福州船政局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造船基地和海军人才培养基地之一。福州船政局的创办不仅推动了中国近代造船工业和海军建设的发展,也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海军将领和工程技术人才。支持留学教育左宗棠非常注重培养人才和引进先进技术。他积极支持留学教育,派遣了多批青年学生出国留学深造。这些留学生回国后大都成为各个领域的杰出人才,为中国近代化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左宗棠还支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以提高中国的工业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他的这些举措对于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晚年生活与逝世光绪十年(1884年),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再次前往新疆平叛。然而,他在前线因病逝世,享年73岁。左宗棠的逝世引起了举国哀悼和惋惜。他的遗体被运回湖南长沙安葬。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和贡献,清政府追赠他为二等恪靖侯、谥号“文襄”。同时,在他的家乡湖南湘阴和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等地建立了祠堂和纪念馆以纪念他。左宗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和民族英雄。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和丰功伟绩。他不仅在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和戡乱西北等战争中屡建奇功,也在洋务运动中积极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他的爱国精神和坚定意志为后人树立了榜样和典范。左宗棠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文学造诣左宗棠不仅是一位政治家和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文学家。他的诗词作品充满了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反映了他的性格特点和人生经历。他的诗作《题疏勒望云图》、《西征》、《述志》、《读史》等,都展现了他的豪迈气概和深远志向。他的词作则以豪放见长,如《念奴娇·雪霁夜无言》、《水调歌头·多景楼》等,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与思考。左宗棠的文学作品在当时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视为“同光体”诗人之一。他的诗词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是他人生追求和理想信念的体现。通过他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和人格魅力。人物评价左宗棠在历史上普遍被高度评价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坚定意志、爱国情怀和卓越才能使他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功绩和贡献不仅体现在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和戡乱西北等战争中,也体现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和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左宗棠的人格魅力和高尚品质也备受赞誉。他一生清廉自守、勤劳谨慎、关心民生、重视教育。他的这些品质为后人树立了榜样和典范。然而,也有人对左宗棠的某些行为持有不同看法。例如,在收复新疆的过程中,他采取了一些严厉的手段和政策,导致了一些争议和批评。但这些争议并不影响他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贡献。后世影响左宗棠的影响不仅局限于他的时代,他的事迹和精神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爱国情怀、坚定意志和卓越才能成为后人学习和借鉴的对象。他的文学作品和思想观念也对后世文学和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左宗棠的事迹也被广泛传播和纪念。他的故居、祠堂和纪念馆等成为旅游景点和文化遗产,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和瞻仰。左宗棠的形象和精神也成为电影、电视剧等文艺作品的创作题材,让更多的人了解和铭记他的历史功绩和贡献。总之,左宗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和民族英雄。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和丰功伟绩,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他对国家和民族的贡献将永远被后人铭记和敬仰。家族与后代左宗棠出身于一个普通的农家,但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华,最终成为了一代名臣和民族英雄。他的家族也因他的功绩而备受荣耀。左宗棠共有五子五女,其中长子左孝威、次子左孝同、三子左孝勋、四子左孝恪、五子左孝宽。他的子女们大多继承了他的爱国情怀和才华,有的从政,有的从文,都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左宗棠的后代们也一直秉持着他的精神,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不仅在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有着杰出的表现,也在社会公益和教育事业中积极参与,传承着左宗棠的家族传统和社会责任感。左宗棠的遗产左宗棠的遗产不仅体现在他的政治和军事成就上,更体现在他的思想和精神遗产上。他一生坚持“经世致用”的思想,注重实践和创新,强调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他的这些思想和精神遗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左宗棠还留下了丰富的著作和文献,包括《左文襄公全集》、《楚军营制》、《朴存阁农书》等。这些著作和文献不仅反映了他一生的政治、军事和文学成就,也为我们研究中国近代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参考。结语左宗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和民族英雄。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和丰功伟绩,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他对国家和民族的贡献将永远被后人铭记和敬仰。在今天这个新的时代里,我们更应该铭记左宗棠的功绩和精神,继承和发扬他的爱国情怀和坚定意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综上所述,左宗棠是一位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人物。他的政治和军事才能、爱国情怀、坚定意志和卓越品质都使他成为后人学习和借鉴的榜样。同时,他的事迹和精神也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今天这个新的时代里,我们更应该深入研究和传承左宗棠的思想和精神遗产,为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