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科普PPT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铁的储存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是由于铁摄入量不足、吸收量减少、需要量增加、铁利用障碍或丢失过多所至。形态学表现为小细胞...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铁的储存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是由于铁摄入量不足、吸收量减少、需要量增加、铁利用障碍或丢失过多所至。形态学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铁性贫血不是一种疾病,而是疾病的症状,症状与贫血程度和起病的缓急相关。病因铁摄入不足常见于婴幼儿、青少年、妊娠和哺乳期妇女铁吸收障碍如胃大部切除术后,胃酸分泌不足且食物快速进入空肠,绕过铁的主要吸收部位(十二指肠),使铁吸收减少。此外,多种原因造成的胃肠道功能紊乱,如长期不明原因腹泻、慢性肠炎、克隆病等均可因铁吸收障碍而发生缺铁性贫血铁丢失过多长期慢性铁丢失而得不到纠正会造成缺铁性贫血,如:慢性胃肠道失血(包括痔疮、胃十二指肠溃疡、食管裂孔疝、消化道息肉、胃肠道肿瘤、寄生虫感染、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等)、月经量过多(宫内放置节育器、子宫肌瘤、月经失调、子宫功能性出血等)、咯血和肺泡出血(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肺出血-肾炎综合征、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等)、血红蛋白尿(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冷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人工心脏瓣膜、行军性血红蛋白尿等)及其他(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慢性肾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多次献血等)症状神经系统头晕、头痛、耳鸣、眼花、注意力不集中、嗜睡等均为常见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晕厥,老年患者可有神经精神症状,如精神行为异常,认知能力减退,精神萎靡,抑郁,淡漠,甚至痴呆等消化系统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及便秘等心血管系统表现为活动后心悸、气短,严重贫血时,即使平静状态也可能有气短甚至端坐呼吸。长期贫血,心脏超负荷工作且供氧不足,会导致贫血性心脏病,此时不仅有心率变化,还可有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诊断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血象和骨髓象检查。血象检查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CV<80fL,MCH<27pg,MCHC<32%。骨髓象检查可发现骨髓增生活跃,粒红比例降低,红细胞系统增生明显活跃。骨髓铁染色发现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幼红细胞内铁粒幼细胞<15%。治疗治疗性铁剂有无机铁和有机铁两类。无机铁以硫酸亚铁为代表,有机铁则包括右旋糖酐铁、葡萄糖酸亚铁、山梨醇铁、富马酸亚铁和多糖铁复合物等。无机铁剂的副反应较有机铁剂明显。口服铁剂以二价铁为主,二价铁比三价铁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应在餐后服用,以减少胃部刺激,应避免与牛奶、茶同服,可与维生素C同服增加吸收注射铁剂当口服铁剂不能耐受或吸收障碍时可选用。常用的注射铁剂有右旋糖酐铁、山梨醇铁、蔗糖铁等。注射铁剂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达到足量,并尽可能减少注射次数预防饮食均衡饮食,多吃富含铁的食物,如红肉、肝脏、豆类等补充铁剂对于铁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的人群,如老年人、孕妇、哺乳期妇女等,可适当补充铁剂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可能导致铁丢失的疾病,如消化道疾病、妇科疾病等以上就是对缺铁性贫血的基本科普,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有更多疑问或症状,请及时就医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