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陶渊明的《归园田居》PPT
陶渊明是中国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被誉为田园诗派的开创者。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田园生活,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归园田居》是陶渊明的一组五言诗,共五首...
陶渊明是中国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被誉为田园诗派的开创者。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田园生活,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归园田居》是陶渊明的一组五言诗,共五首,描绘了他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陶渊明与田园诗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年,那是一个政治混乱、社会动荡的时代。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早年曾有过短暂的仕宦生涯,但很快就因为对官场的厌恶而辞官归隐。他的诗歌多表现对自然、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批判。田园诗是陶渊明诗歌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田园生活为题材,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田园生活的叙述,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陶渊明的田园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归园田居》赏析《归园田居》是陶渊明田园诗中的代表作之一,它共五首,每一首都描绘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的生活场景和心境。第一首第一首《归园田居·其一》开篇即写诗人辞官归隐的决心:“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诗人坦言自己从小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气质和性格,更喜欢山丘和田园。他误入了官场这个“尘网”,一去就是三十年。这里,“尘网”比喻官场生活的束缚和繁文缛节,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和无奈。接下来,诗人描绘了自己归隐田园后的生活:“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他像一只被困的鸟儿回到了旧时的树林,像一条鱼儿回到了曾经的深渊。他在南野开荒种地,过着简朴的田园生活,保持着自己的本色。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满足:“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他的宅院有十余亩地,草屋有八九间。屋后有榆树和柳树成荫,堂前有桃树和李树罗列。远处是依稀可见的村庄和炊烟袅袅,深巷中传来狗吠声,鸡在桑树巅上鸣叫。这些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田园生活的宁静和美好。第二首第二首《归园田居·其二》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田园生活的细节和心境:“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在野外很少有世俗的交往,偏僻的巷子里也很少有车马喧嚣。白天,诗人关闭着用荆条编成的柴门,在幽静的屋子里断绝了一切尘世的杂念。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日常生活来表达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他时常沿着曲折的小路去拜访乡邻,大家一起在田间除草,互相交流着庄稼的长势。这些场景展现了诗人与乡邻之间的和谐关系和对农业生产的关注。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情:“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桑树和麻的生长日益茂盛,诗人开垦的土地也越来越广阔。但他常常担心霜雪的到来会使庄稼凋零零落,如同草莽一般。这种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情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热爱。第三首第三首《归园田居·其三》则展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收获的喜悦和满足:“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诗人在南山下种植豆子,虽然草长得比豆苗还茂盛,但他并不气馁。每天清晨起来整理荒秽的田地,晚上带着月亮的光辉扛着锄头回家。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劳动过程来表达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满足:“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小路狭窄而草木茂盛,傍晚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衣服被露水打湿并不可惜,只要心中的愿望能够得以实现就好。这些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田园劳动中的喜悦和满足。第四首第四首《归园田居·其四陶渊明《归园田居》赏析第四首第四首《归园田居·其四》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理解和感悟:“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诗人表示,自己长久地困在官场这个“樊笼”里,现在终于能够回归自然了。这种回归不仅是对物质生活的改变,更是对精神世界的净化和升华。诗人接着描绘了田园生活中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他像一只被囚禁的鸟儿回到了它曾经眷恋的树林,像一条鱼儿回到了它曾经思念的深渊。他在南野开荒种地,回归了简朴的田园生活。诗人通过对比官场和田园生活的不同,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性的追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他的住宅只有十余亩地,草屋也只有八九间。但他的生活环境却十分优美,屋后有榆树和柳树成荫,堂前有桃树和李树罗列。这种简朴而自然的生活环境让诗人感到十分满足和幸福。最后,诗人以一句“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作为结尾,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田园风光。远处的村庄依稀可见,炊烟袅袅升起,给人一种安详和温馨的感觉。这种田园风光与诗人内心的情感相呼应,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深深热爱和向往。第五首第五首《归园田居·其五》则是对田园生活的总结和升华:“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诗人独自拄着拐杖回家,走过了曲折的山路和灌木丛生的荒野。虽然身体有些疲惫,但他的内心却充满了满足和喜悦。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赞美:“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山间的溪流清澈见底,他停下来掬水洗涤双脚。这种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让诗人感到无比愉悦和放松。接下来,诗人以一句“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表达了他与乡邻之间的深厚情谊。他用新酿的熟酒和一只肥鸡招待邻居们一起畅饮。这种简单而真挚的交往方式体现了田园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亲密。最后,诗人以一句“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作为结尾,描绘了一幅温馨而宁静的夜晚景象。太阳落山后屋里变得昏暗起来,他用荆条做成的柴火代替明亮的蜡烛来照明。这种简单而朴素的生活方式让诗人感到无比满足和幸福。总结《归园田居》这组诗是陶渊明田园诗中的代表作之一,它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的生活场景和心境。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田园生活的叙述,诗人表达了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这些诗歌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和欣赏田园生活的视角。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物质化的社会中,我们或许可以从陶渊明的田园诗中找到一种心灵的寄托和精神的慰藉。